PP电子官网数字报刊平台2月16日上午,教育部网站公布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治理乱收费、随迁子女高考改革等热点问题的解读。袁贵仁表示,流动人口子女升学问题涉及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情况十分复杂,需要通盘考虑。
流动人口子女不能在学习地参加高考,问题由来已久。在户口藩篱尚未拆除的当下,教育部专门工作组研究和论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等改革涉及的重要问题,传递出回应的积极信号。
但是笔者注意到,关于异地高考工作,教育部对此没有时间表,教育部部长对异地高考也心里没有底。袁贵仁的说法是“流动人口子女升学问题涉及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情况十分复杂,需要通盘考虑。”所谓“研究和论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不过给广大望眼欲穿的流动人口子女开了一张没有时间表的空头支票。
当然,笔者能够理解教育部的苦衷。由于户口地域差异与户口附加值差异。在招生总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外地户籍考生在当地报考、录取,意味着当地考生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这对当地考生相对不公。这实际上牵扯出教育公平、招生公平的老话题。虽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应该有相对的公平。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外地考生在当地参加高考录取,对当地考生不公平。但是换个角度看,如果招生体制公平,孩子到哪里参加高考,哪里录取都一样了,谁会刻意办理高考移民,哪个地方又会拒绝流动人口子女参加高考录取呢?
由于多种原因,各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生源数量与高等教育资源不对称的情况客观存在。这本需要教育部做好宏观调控,公平分配资源。但是高等教育资源现实分配图景并不能完全体现公平,许多全国重点大学在办学所在地的招生比例高也是现实。不少有识之士为此进言献策,建议改革高考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前几年中国政法大学先行一步,建立了按各省市的人口比例确定招生指标的制度,受到社会好评。但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改革热情并未撼动招生地域差异的坚冰,目前没有第二所名校跟进。教育部顾虑重重,推进教育改革一直不愿意触及高考公平、录取公平的教育公平内核。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参与改革发展成果分配的热情高涨,而公平的受教育权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PP电官方入口。除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以外,以地域为界限的差别化高考招生制度越来越成为教育公平的绊脚石。它继续“合理存在”已经不合时宜,教育部启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步伐迟缓,以分省市自主命题的形式回避高考成绩的可比性,辜负了流动人口子女的期待,回避了亿万民众对教育公平的合理诉求。改革招生体制,还公民高考公平、录取公平的权利,研究、落实异地高考势在必行,应尽快拿出时间表、制定路线图。不能因为“情况复杂”一直拖延下去。
Copyright © 2020-2025 PP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粤ICP备20008751号-1 Xml网站地图 HT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