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186-201-8756ppdianzi@gzgoldai.com

  1. PP电子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正确使用手机防范沉迷网络”倡议书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4-28 19:03:20 点击数:

  “正确使用手机防范沉迷网络”倡议书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保护学生视力PP电子,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一政策向社会传递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中小学生在校园尤其是在教室等场所中的手机使用行为不是必要的,且弊大于利,应加以合理规制和教育;二是不正确管控手机使用行为,会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也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有不利影响,学校和家庭乃至社会要有协同合作机制,积极引导青少年的手机使用行为。

  因此县妇联倡导全体家长,恪尽父母责任,不断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与学校共筑防范网络沉迷之堤。

  要预防网络成瘾首先要了解成瘾的机制是什么?网络成瘾是行为成瘾的一种,网络成瘾的总体的原因是现实精神心理方面需要未能得到满足、而利用网络或转移到网络中去满足。

  因此预防手机(网络)沉迷,首先不要把眼光仅仅局限于控制手机或网络的使用时间,而要多着眼于积极构建预防网络成瘾的保护因子,例如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增加亲子时间、带孩子多参加实践、多给予孩子肯定等方式,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增加五感生活品质(归属感、愉悦感、成就感、控制感、意义感)。其次是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带领家人和孩子学习健康上网的方式,引导孩子培养正确使用手机网络的好习惯。

  师大林旻沛教授经过多年对网络成瘾的研究总结了的迈向网瘾的七个阶段,家长可以参考这个标准,通过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程度,从而及早预防和介入。

  孩子已经知道有手机/电子产品的存在,但是父母还不给孩子用;或者有些孩子就对此不感兴趣不想用。

  自己无法控制。虽然被提醒时会不耐烦、脾气不好、顶嘴、学业受影响,但是父母提醒的时候可以停下来。

  自己无法自控,他人帮助也无法控制。生活大受影响:玩的量很多,瞒着父母玩、学业受影响、甚至睡过头要请假。但还是会吃饭上学,基本很难管。

  虽然真正发展成网络成瘾的只有大约1%的人,但是网络沉迷是个过程,从1-7逐步发展,沉迷成瘾的时间越长,干的时间也越长难度越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警句提醒家长要树立忧患意识,在子女出现过度使用手机的迹象及时介入,莫以恶小而纵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寒假、暑假期间,很多家长将手机当作免费的保姆,放任子女无节制地使用手机,殊不知,手机依赖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就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才能纠正。因此,家长要未雨绸缪,在孩子刚开始使用手机(网络)的时候,充分利用子女年龄尚小、可塑性较强、亲子相处机会较多等有利条件,引导子女养成正确使用手机(网络)的习惯。对于已经进入5阶段以后的孩子,家长需寻求专业的老师,通过学习和训练支持,保持足够的耐心,逐步帮助孩子退瘾。

  家长可以尝试在长时间使用手机前跟孩子进行一个说明。比如告诉孩子,我用手机是为了工作,增进孩子对父母手机使用的认同感与理解。在孩子刚开始接触手机网络时,不妨为孩子示范手机网络的不同功能,引导孩子不只是用手机刷短视频、玩游戏这一两种单一的娱乐消遣,还可以用于工作、学习、社交生活等方面,并制定相应用法的使用时长的限制。因为有研究表明,单一的上网方式如只用手机打游戏相比于用手机拍摄视频、看电影、聊天、看新闻、学习等多种用法更加容易成瘾;长时间只玩一种网络游戏也比玩多种不同的游戏会更容易成瘾。

  召开一个家庭会议,讨论帮助孩子制定使用手机(网络)的契约,并让所有家庭成员都知晓,共同监督。约定内容包括网络使用总时间、各网络使用类型的使用时间。例如每天不超过2小时,每次不超过40分钟。还要订立几条底线原则:不许浏览信息,不许在网上结交陌生朋友,不许拍摄不雅内容。孩子在学龄阶段可能并不具备很强的时间观念,所以在这个阶段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学会控制手机使用时长,利用手机自身的时间提醒功能可以起到很好的提醒和自我监督。制定契约后要坚定执行,教会孩子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进而达到有限制地使用手机的目的。

  培养孩子除了手机以外的兴趣活动、娱乐方式。例如做手工、画画、唱歌、体育游戏、做美食等等。鼓励孩子尽可能发现更多现实生活中不需要依赖网络和电子屏幕就可以获得的快乐活动,并指导孩子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网外快乐活动选择轮”张贴在家中显眼处。孩子当天超过使用网络的时间后必须停止使用网络时可以通过选择轮提醒孩子我们还有其他快乐活动选择。以此分散其注意力,引导孩子开展其他有益身心的娱乐或学习活动,防止子女形成对手机的依赖。

  适当的有氧运动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让孩子在运动过程释放压力,体验成功的乐趣。很好地锻炼到负责理智控制的脑区(前额叶),提升孩子的自控力。例如可以和孩子约定好1小时的手机使用时间要搭配15-30分钟的运动。或者先达到一定运动时长才可以兑换使用手机(网络)的时间。还可以使用运用软件,如“天天跳绳”app,将玩手机与运动相结合。

  家长采取的方法策略是否有效很大程度是取决于亲子关系的质量,以及家长树立的榜样。特别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主动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所思所想,言传身教。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手机使用的管理规定,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家长带头遵守规定,主动用阅读、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不仅能够让子女对手机管理规定心服口服,而且能够为子女树立终身学习、锐意进取的成长榜样,激发子女对家长的崇敬和尊重,督促子女走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康庄大道。

  总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身处移动互联时代,面对智能手机的普及,作为家长必须与时俱进地提升家庭教育智慧,和学校一起引导子女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网络)的好习惯,才能称得上负责任的、称职的、明智的家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