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186-201-8756ppdianzi@gzgoldai.com

  1. PP电子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资本主义金融化的利与弊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4-10 07:13:49 点击数:

  资本主义金融化的利与弊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会走向金融化方向。而金融化必然带来两极分化,从长远来看,还是弊大于利。

  资本主义金融化不能真正维持繁荣局面,也不能解决经济危机,同时会带来合法性危机以及社会,亟待新力量领导变革、建立新秩序,但也存在新秩序难以建立而世界陷入系统性混乱的可能。从好的方面来看,金融化可以迅速融资,为制造业带来为数众多的就业机会。二战初期,美国制造业兴盛,工会发展很快,支持工人进入中产阶级。但是,金融业的发展并没有直接培育中产阶级,而是提供了数量很少的高薪工作机会,这种机会不是给工人提供的,而是给权贵们提供的。

  菲利普斯和多尔认为,金融化是金融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支配权、各种资本运作(包括财务转移、风险管理、公司重组PP电子官网、资产证券化、衍生交易和其他形式的金融化包装)稳步取代实体生产(制造、扩张和运输活动)。这种金融化倾向导致一些后果,一方面企业金融化使企业的投资严重依赖金融市场,不具备太多私人投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金融化会导致企业利润来源的变化。企业采取一种偏重资本运作的资源配置方式,表现为企业资产更多地运用于投资而非传统的生产经营活动,利润更多来源于非生产经营业务的投资和资本运作,追求单纯的资本增值而非经营利润。如此一来,企业金融化之后,就会走向为了资本增值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从十五世纪开始,北意大利城邦最先发展出资本主义,而之后“生产/贸易扩张——金融化”的资本主义周期反复出现,致使金融化的步伐加快。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之后,社会竞争加剧,利润率会不断下降,到了企业无利可图的时候,就会有资本退出生产领域,回到流动资本状态,进而搞金融扩张。即便后来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仍然会有大量流动资本参与投资。不但有个人资本参与投资,而且会有集团资本参与投资,甚至会有地方政府组织的投行参与投资。无论是、楼市,还是新能源产品,都会有大量流动资本进入。共享单车也有流动资本投资,甚至一些概念被流动资本炒作起来,吸引很多投资,最终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最先进入该领域的流动资本已经套现离场,谁最后接盘,谁就被套牢了。

  当资本过剩的时候,劳动力和原料供应不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就要调整货币政策,控制通胀,实现通货紧缩政策,同时寻求和金融资本合作,以便在全球权利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从短时期来看,金融化确实带来短暂的成果。购买力上去了,先执行货币政策和高利率给别的国家带来毁灭性打击,西方美好的黄金时代再次来临。不过,资本主义危机并没有解决,更为棘手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金融危机。2008年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由盈利性危机导致的金融扩张带来进一步的贫富分化,引发了合法性危机,造成西方国家上的激烈动荡。

  企业金融化之后,企业领导者会考虑利润率,只看眼前,不看以后,比较短视。甚至一些企业领导者手握巨资,投资一些概念股,投资一些期货,投资一些停留在PPT阶段的所谓新产品,却最终只是造一些泡沫,没有赚多少钱,反而赔进去不少。造空调的非得造手机,折戟沉沙之后,就要造新能源汽车,而造手机的也要造新能源汽车,似乎都要炒作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以此吸引更多的流动资本加入,而他们真正造出来的新能源汽车却没有几辆,只是等着投资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实现股权变现,及时撤资,狠狠捞一笔。流动资本更在乎眼前的利益,更在乎投资之后立刻赚钱,而不在乎以后是不是赚钱。2006年,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向英特尔提议,要让英特尔为苹果手机提供芯片。但英特尔的CEO不是工程师出身,而是MBA出身,担心新产品会拉低利润率,就拒绝了这个绝好的机会,当然限制了英特尔参与下一波技术的机会。近些年来,大企业领导层日益看中公司短期财务报表的绩效及其对公司股票的影响,并不一定长期关注科技竞争力,很容易导致企业裹足不前的毛病。

  资本主义金融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就像企业金融化一样,短期内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好作用,但从长远来看,金融化的炒作容易导致企业故步自封的问题,也容易制造很多经济发展的泡沫,并不利于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看清这种关系,更需要稳定金融,让实体经济获得投资的同时,稳步发展,步步为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