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拍堂首席鉴宝师李文瑞:鉴宝不仅要懂专业更要懂人情如此戏剧冲突的元素,会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别怀疑,真的有!今天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位90后,微拍堂首席鉴宝师,李文瑞。看看他的另一面!
安徽蚌埠作为全国最大的玉器集散地之一,玉雕业历史悠久。出生在蚌埠的李文瑞,自幼跟着祖辈耳濡目染,饱受中国传统玉文化熏陶。
从小就和玉石打交道的他回忆道,“第一次有意识地感受到玉的温润端方,就对这种古老材质蕴含的灵气和美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追随内心的声音,投身于玉石的研究学习之中。大学珠宝设计专业毕业时,李文瑞的脑子里,已经形成了系统、完善的珠宝玉石鉴定知识。
做玉石行业的人,一定要沉下心,多学习。于是,李文瑞又马不停蹄地扎入了昆仑腹地新疆矿场,“那些年每年经手的原石都有几十吨。”李文瑞说道,“源头开采、加工、市场采购等一整套流程运作下来,不管是玉石品质还是市场估价,都能做到心里有数。”
多年沉淀,终有收获。他经营过珠宝玉石门店,接触到了国内和田玉交易一线市场,还多次策展,与众多艺术家、品牌方等直面对话,输出符合社会大众审美、富有话题性的展览,让更多人了解艺术家,关注艺术、喜爱艺术。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多边形战士!
以前行业里的鉴宝,一般是线下检测,先肉眼观测颜色、结构光泽、雕刻工艺等外部特征,通过经验做初步判断;再进一步用常规仪器检测,如折射仪、宝石显微镜等去测一下宝石的折射率、结构包裹体;再者就是大型仪器,做红外光谱,紫外荧光测试等。
说到自己第一次鉴宝,李文瑞分享了上学时的趣事。那时候寒暑假,他家可谓是“金玉满堂”。身边的亲戚朋友,特地拿上家里的宝贝让他帮着掌眼,给点意见。
那时候虽然不叫“鉴宝”,但鉴宝,已经成为了李文瑞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到他人,这种自我价值得到发挥的感觉,仿佛一颗种子,在李文瑞心里萌了芽。
随着互联网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PP电子,他发现,通过网络发个图片、发个视频就能“鉴宝”,一会儿的功夫,就能给人把宝贝给“看”明白。
“第一场直播还记忆犹新,3个小时,领导、同事、同行、朋友、家人们都在看。刚开始也有点忐忑,毕竟是第一场直播,不知道用户反馈怎么样。”李文瑞盘一盘手上的核桃,“看到满屏这形式挺有意思专业的弹幕互动,我知道,成了!”
经过四年多的时间,李文瑞带领的鉴宝师团队已经鉴别了几百万件藏品。“这在线下检测是极其夸张的数据,但我们做到了。这是我们开拓的新模式,是行业的创新,对于整个行业都是颠覆性的。”
随着鉴宝次数的增加,李文瑞的直播风格也愈发有趣而“接地气”。从一开始的专业术语不离口,到现在的专业与趣味兼备,甚至偶尔还唱唱歌,说说那些年在矿区的故事,这使他收获了一大票粉丝。
线下检测具有一定的产业积聚性,比如在南阳,和田玉方向的鉴定是重点,四会又以翡翠为多。而线上鉴宝,用户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带来各种藏品,种类和分布地不同,涉及知识面极其广泛。
“因为是直播,如果遇到不懂或了解不多的藏品,当场查资料或找人帮忙不现实,也会让用户觉得鉴宝师不靠谱,这种如坐针毡的感觉谁都不想体验。”为了储备足够大的专业知识,李文瑞不上播的时候,不放过任何学习提升的机会,看专业书籍拓宽知识边界,和业内行家探讨行业发展之路,深入市场了解一手行情......用他的话说就是比高三还用功!
在谈及印象深刻的连线用户,他说起,有位阿姨外出旅游花18000元买了个貔貅,商家给了瓶油并说要泡30天再拿出来佩戴会更好。那天刚好满30天了,阿姨的女儿就拿来给他鉴宝。
“我也挺好奇的,一万八买的,得是个好东西了。”结果就在打开盒子的瞬间,一张小票掉出来,上面赫然写着:30天内免费退换。事情变得不对劲了起来,也就是说,超过30天没办法退换了。“我一看,好家伙,这就是个黄龙玉,线来块的东西。”后面这个用户也气冲冲地下了线,说去处理一下这事。
这件事也让他认识到,专业能力输出之余,更要提供情绪价值。每天遇到的是不一样的用户,如果不凑巧,东西有问题,那么安抚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
“就像去看医生一样,除了看对症,用对药外,情绪、心情这些方面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并且引导的。”李文瑞说道。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Copyright © 2020-2025 PP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粤ICP备20008751号-1 Xml网站地图 HT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