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186-201-8756ppdianzi@gzgoldai.com

  1. PP电子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一起来求真|关于辐射的都市传说那么可怕如何识破此类谣言套路?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2-27 18:09:40 点击数:

  一起来求真|关于辐射的都市传说那么可怕如何识破此类谣言套路?说起辐射,相信大部分朋友都会下意识地眉头紧锁,的确,辐射这个概念,自从诞生以来都是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东西。因此,关于辐射,那些漫天飞的离谱谣言,并不让人感觉到意外。无论是家电,信号基站,安检机还是高铁,但凡看上去能跟辐射靠点边的事物,随便在网上一搜都能发现各种谣言充斥其中。就连我曾经也在机场亲眼目睹过,一位怀孕的女士,死活不肯过安检机,并且是以一种很典型的应激障碍来应对工作人员,大有一副,过安检机就是要害死肚里的孩子一般。无疑,这是一个被谣言严重影响到的典型案例。当然,要说回辐射谣言的重灾区,首当其冲的一定是手机辐射!

  “没事少用手机!”,“手机有辐射,睡觉不要把手机放到枕头边,容易得脑癌!”,“手机要没电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在耳边打电话,电量越弱。辐射越强!”,“窗外有通讯基站,不要在那个房间睡觉,基站附近的辐射最大!”。当大家看到这些关于手机辐射的“都市传说”时,是不是有很熟悉的味道?即便这些话不是从自己的亲爹亲妈嘴里说出来的,但至少也一定从七大姑八大姨的嘴里听到过。但毫无疑问,这些都是谣言!

  比如基站天线发射的电磁波类似于聚光灯,而基站发射的电磁波随距离增加衰减很快,并且强度也不高,因此,只要发射天线架设、功率设置合理,对周围居民基本不会产生影响。那为什么基站不能建设到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呢?因为基站本身的核心作用,就是保障通讯信号的,而居民区恰好是用户集中、需求旺盛、建筑物阻挡严重的区域,你说不架在这里架在哪里?

  再比如,那小区周围基站越多,辐射就会越大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基站越多,说明密度越高,也就是说基站服务半径就越小。而服务半径越小,基站自然不需要很高的发射功率,而越小的发射功率对外产生的电磁辐射就会越低,对周围电磁环境影响也就越弱。你看,往往事情的跟传闻的内容完全相反,可见谣言的危害程度。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所谓“电离”是指生物体受到辐射时,某些组织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从而造成损害的过程。 而非电离辐射没有电离能力,因此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能量和频率都很低,低到不足以对DNA产生破坏的程度。而我们前面提到的手机、通信基站发出的就是这种非电离辐射,其余常见的还有电脑、微波炉等设备,它们发出的电磁波也都属于此类。

  这就是为什么,虽然这么多年来,为了验证使用手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多相关的大型人群队列研究开展,但无一例外,都没有充足的数据支撑手机与健康,尤其是癌症之间的关联性。当然,确实也会从手机这样的,发射射频辐射的设备中吸收能量。只不过,目前公众可能遇到的唯一显著危害,就是设备长时间使用后会发热,但明显这种发热达到的温度还不足以让人产生恐惧(设备爆炸的极端案例除外)。

  当然,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电离辐射,只是辐射剂量也是极其微小。医学上一般采用毫西弗(mSv)来衡量辐射危害性,只有遭受100mSv以上的辐射量,患癌的概率才会明显增加。而按照中国辐射防护规范,一名在医院放射科工作的医务人员,每年放射的接受剂量不能超过20mSv,而对于普通公众,一年的接受量不应超过5mSv,特殊情况下,个别器官或组织之年等效剂量限度为50mSv。

  俗称“拍片子”,是用X光给身体拍照片。X光通过穿透,将内的组织结构重叠,影像打到底片上。遇到遮挡的部位底片不会曝光,出片后,被遮挡的部位就是白色的。就像一片面包或一块棉花,看不到里面的纤维纹理,但用手压瘪了会清晰一些。X光检查的辐射剂量差不多是0.02-0.1mSv,跟坐一次飞机接受的辐射差不多。一般而言,X光检查是安全的。

  还是用X光给身体拍照片,X光会分层穿过,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来看。CT检查的辐射量要高出X射线倍,甚至是上百倍,但也只有2-15mSv(高剂量通常是局部)。这与CT机性能、扫描部位、成像的清晰度有关,尤其是腹部多期增强CT的辐射量相对较高。但也不必太紧张,目前CT检查的辐射量都在安全范围内,而且CT设备中的X线管就像日常用的灯管,有不同的瓦数,还可调亮度,因此辐射量不是恒定的,是可以调节的。

  其实,虽然没人能感受到辐射,但辐射是无处不在的。宇宙的射线、地壳运动、建筑物中的水泥、甚至食物空气中也有辐射。 一年下来,一个概要接受的这种无可避免的辐射量大概是:2.4mSv。所以,根据我们前面提到的数据PP电子,实际上只要不是经常去做放射检查,就没有必要对X光、CT过度焦虑,而且,设备越好,辐射的剂量越低,记住一句话——“离开剂量谈辐射伤害的都是耍流氓!”

  而对于已经得了病的患者来说,接受医疗辐射的副作用和忍受生病的痛苦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过程,医疗照射不是核灾难,是医生基于健康,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更不用过度恐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上面说的这些谣言为何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和传播力呢?真是有人故意传谣么?我看未必。个人认为最核心的一个原因还在于,这些谣言是基于一个符合大众认知的信息差而衍生出来的。什么叫符合大众认知呢?比如任何使用手机的人,都碰到过信号不好的现象,因此对于手机信号的感知可谓是根深蒂固的。那什么又是信息差呢?其实大部分朋友并不清楚,手机信号与辐射之间的关系,所以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简单粗暴地把两者直接在脑中划了等号。

  所以,要想分辨是否是谣言,关键还是要尽可能地去减小这种信息差。而追根溯源,就是最有效的一种办法。即在面对一个自己不确定的言论观点时,首先要尽可能做到一个中立态度,即不否认这个观点,但也不直接就以此为据。接下来,可以通过检索这种说法最开始的出处来判断其可靠性。在检索的过程中,对自己陌生的概念,在能及的范围下,尽可能地多做了解。相信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我们识别谣言的能力了。


随便看看